猫瘟和猫细小病毒有什么区别吗?
猫细小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传染性肠炎病毒或猫瘟病毒,是危害猫科动物的主要疾病之一。Bilin在1957年、Johnson在1964年分别分离出了该病毒,现在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和分布(邱薇等,2000)。19世纪40年代,一种与FPV感染极为相似的疾病在加拿大水貂中暴发并在全球迅速蔓延,引起80%的水貂发病死亡,学者们将其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苏洁等,2008)。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CPV)是1970s首次从患腹泻的病犬粪便中成功分离,它是引起犬急性出血性胃肠炎和幼犬心肌炎的主要病原。随后,在许多国家陆续报道了该病的流行(饶家辉等,2009)。经研究证实(Steinel等,2000),CPV、FPV、MEV之间有共同的抗原组成,能发生交叉血清学反应,基因组同源性超过了98%,但它们又有各自的抗原成分和自己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因此,这3病毒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是否存在流行病学上的递存关系,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图1为科研工作者目前普遍认同的进化关系。
FPV、MEV、CPV的理化特性基本一致(饶家辉等,2009)。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球形,直径为20~ 24 nm,核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壳粒为3~ 4 nm,核酸类型为单股DNA。
MEV、FPV、CPV对本源宿主的致病力要比对异源宿主的致病力强得多。FPV能使水貂发病,但不能使犬发病, MEV不能使猫和犬发病。CPV能使猫发病但不能使貂发病(饶家辉等,2009)(表1)。
注:+ + +为致病力强,+ +为致病力次强,+为致病力较差,---为无致病力。
本病发病季节为冬末春初,多发于家养猫群和猫饲养场。可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猫,l岁以下的幼猫最易感,感染率可达70%,致死率为50%-60%,最高可达90%。病猫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猫的呕吐物、鼻涕、唾液、粪、尿和所有含血器官中,还可存于已免疫的猫体内,出生后小猫被感染肾中带毒可长达一年以上。患猫在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一周间即由尿,粪便、鼻和眼分泌物、唾液、呕吐物中排毒,即使康复后粪尿中仍能排毒数周乃至1年以上。患病猫粪便排毒量每克可高达到109TCID50,病毒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存活一年左右。(Bianca Stuetzer et al, 2014)。
Levy et al等报道在没有外来疫苗进入的情况下,猫细小抗体阳性率达到67%,说明67%左右的猫感染过或是感染了FPV。美国,细小抗体阳性率为67%(Lappin et al.,2002),;德国,细小抗体阳性率为71%(Mende et al., 2013)。这些数据反映了猫细小的极易感染性特点。但我们在临床病例中并未发现如此多发病的猫。主要源于感染细小病毒的小猫因自身抗体水平低易于发病,成年猫因自身抗体水平高不易发病。
该病潜伏期2~9天,症状多种多样,主要与病毒的数量、环境条件、年龄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Foley et al.1999)。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根据临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隐性等4个类型。最急性型的病猫突然死亡不表现临床症状。急性型表现非典型症状,常在24h 内死亡,往往误认为中毒,幼猫多呈急性发病。50%以上的病例呈现亚临床症状,成年猫常无临床症状。报道,用细小病毒感染23只易感仔猫,19只出现亚临床感染状态,4只出现临床症状,可见猫细小对猫的致病力不是较强。感染6-8天后小猫体内产生抗体,也是在大约症状开始恢复的三天前。(Hematology et al.1971)。临床常见该病主要为亚急性型: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体温高达 40℃以上,约持续24h,降至常温再经2~3d重新上升,呈双相热。随着第2次发热,患猫频繁呕吐、腹泻脱水,出血性肠炎。(Bianca Stuetzer et al.2014)。
FPV 感染的特点是病程短、恶化迅速,因此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对轻症病例,尤其在发病初期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早期大剂量注射高免血清,同时进行强心、补液、抗菌、消炎、抗休克等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注意保暖、禁食等护理。输液量应根据病情特别是脱水的程度而定。辅助疗法,如给以止血药,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类药物等(Bianca Stuetzer et al.2014)。
免疫预防(Bianca Stuetzer et al.2014)。FPV仅有一个血清型,故使用疫苗可有长期有效的免疫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疫苗,主要是灭活和弱毒疫苗。弱毒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对脑部组织发育有明显影响,故建议用于一月龄以上的猫。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卫生,增强猫的体质,防止猫外出乱跑和别的猫任意接触做好预防措施。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犬猫的呕吐、腹泻,所以通过临床观察很难确诊FPV感染,目前已经建立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有的针对病毒蛋白,有的针对病毒核酸,如电镜、病毒分离(VI)、乳胶凝集试验、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原位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B.D. Kruse, 2010)。PCR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分辨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尤其是结合2 h- 4 h即可检测出病毒核酸,但其对设备要求较高,对于基层工作者相对困难。近年来,利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FPV表面抗体,制成检测FPV抗原的胶体金检测试纸也开始应用于兽医临床。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易于分析判定,但是因技术的限制灵敏度较低,不能发现早期低浓度病毒造成的感染,进而错失治愈最佳良机。
而在胶体金基础上发展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既保留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简单快速优势外,采用荧光微球示踪技术结合时间分辨技术(可参阅以往公众号相关专题)实现了更高灵敏度,更精准定量。朝云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将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应用于动物疾病检测的公司。灵敏度比胶体金高至少100倍,将十万级疫苗分别稀释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检测对比即可验证。
朝云帆荧光定量试纸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结果如何解读呢?我们检测的是抗原,即动物体内客观存在的病原量。根据提示发病率的可能性由低到高将病原量区间定义为阴性,携带,弱阳,阳性,强阳。我们携带,弱阳的意义是一般发病率较低,但当犬猫抵抗力低或者下降时也会发病,出现临床症状,如犬猫经过长途运输或者突然到新环境内不适应。例如3月龄小猫,免疫史不明,呼吸急促,虚弱,呕吐但不拉稀,严重脱水;有耳螨,肠道有寄生虫(滴虫);白细胞高,电解质失衡猫瘟和猫细小病毒有什么区别吗?,补液治疗。荧光定量检测结果为:390.2IU,抗体滴度S=1,PCR检测阳性。阳性/强阳一般提示发病率比较高,但当犬猫抵抗力强也即抗体水平比较高时,也会不发病,如流浪狗、猫几乎都带毒但是免疫力强,经多例临床检测发现抗体滴度S6,很少发病。
大家等待已久的朝云帆猫细小抗体已上市,联合抗原+抗体+炎症标志物(FPV+FPVAb+ SAA)猫三项检测,实现精准医疗,助医生走向更专业的高度!
首先,我们试纸检测的是抗原即动物体内客观存在的病原量。其次,我们来了解下临床症状如何定义?临床表现常指医学中患者得了某种疾病后身体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变化,临床表现常常用着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包括咳嗽,发烧,头痛,无力等各类症状都可称为感冒发烧的临床表现,咳嗽,咯血等症状也属于结核的临床表现。
单一疾病可能有多种临床表现,而又有许多疾病都有着同样的临床表现(即,同样的临床表现可以表现在多种疾病上。比如咳嗽可以是咽炎,感冒发烧,肺结核,肺炎,气管炎等等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由此也可看出临床表现在临床医学和检验上的复杂性。临床表现也受宠物既往病史、疫苗史、饮食、活动、个体差异等综合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受取样方法、病程发展、饮食、活动、排便等影响。所以,病原量可能并不完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医生在给出治疗方案前,应当综合考虑宠物既往病史、疫苗史、抗体水平等,以试纸检测排查相关疾病、验证自己的判断。由于具体病例的疾病诊断具有复杂性,个体性等特点,报告解读仅供一般参考,不作为具体疾病诊断片面依据。
检测出携带、弱阳等浓度病原量,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应当与宠物主提供保健意见:您家宝贝现在携带XX病原量,您不用恐慌。与人一样,许多人终身携带乙肝病毒、致癌因子但终身不发作。看宠物饮食、精神和活动都不错,建议您回家观察一周,配合提高免疫力药品。如无症状,证明是潜伏感染,宠物抗体水平不错,但在季节转变、其他疾病爆发时要密切注意该病原的增长情况。(可以通过朝云帆客户端查询病史,有检出史的宠物应定期复查)。如出现症状是早期感染,应立即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缩短病程,提高宠物的治愈率。我们的初衷是预防大于治疗、保健大于治疗,提高宠物的生活质量。
另外,携带、弱阳浓度在灵敏度上胶体金可能无法检出。(这里推荐疫苗稀释实验)
【1】 邱薇,夏咸柱,范泉水,等.犬细小病毒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关系[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10):3~ 5.
【2】 苏洁,姜骞,刘家森,等.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遗传变异[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7:25~26.
【4】 饶家辉,王玉平,雷连成猫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貂细小病毒的特征比较.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第36卷第7期.